昨天上午11時,近300米長的LNG(液化天然氣)船科瓦多號緩緩駛入曹妃甸港。這是市燃氣集團今年從海外采購的10船液化天然氣中的第一艘。科瓦多號是專業的液化天然氣船,儲氣的船艙在船體下部,共有4個艙,可裝載15.1萬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氣。這些液化天然氣通過管道被輸往兩公里外的儲氣罐,這個過程用了差不多12個小時。一旦北京需要,這些天然氣就會通過陜京管線,9個小時左右就能輸送到北京采育和通州的天然氣門站。
雖然室外溫度有4℃左右,但站在碼頭,迎著海風,依然感覺凍手凍臉。拋纜、系纜、下錨,剛剛固定好的船體一側伸出5個巨大的白色機械臂,分別與碼頭高處直徑半米左右的粗管相連。而在2公里外,有4個巨大的儲氣罐正等待送氣。唐山LNG接收站生產運營中心女工程師彭超介紹,卸料的過程大約需要12個小時的時間,液化天然氣卸下后要通過管道流到2公里外的數十個換氣站,通過系統轉換成氣體形態,再進入4個超大型儲氣罐保存。科瓦多號帶來的15.1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,汽化后大概是9000萬立方米,正好裝滿一個氣罐。
卸料之前,工作人員需要先對卸料臂進行降溫處理。“船上的液化天然氣溫度為-162℃,一下子開始,傳輸管線肯定受不了,因此通常需要1個小時左右的降溫處理,平衡溫度。”
只見船上幾名工作人員分別操作小噴槍,將微量的液化天然氣噴灑在連接處,不一會兒,巨大的機械臂上就結了厚厚的一層霜花,在陽光下閃閃發亮。此時,機械臂下方的船體上開啟了一層水幕。這是為了防止卸料過程中發生泄漏。濺下來的液體落在水幕上,就不會對船體造成損傷了。而在碼頭一側緊挨卸料臂的位置,還有幾個紅色柱體,彭超說,“這是高壓水槍,發生泄漏時可以第一時間用高壓水中和超低溫的液化天然氣,保證安全。”
卸料持續了大約12個小時。在這個過程中,所有工作人員都要在船上、岸上頂著海風和低溫進行不間斷監控。由于位于高爆區域,手機等電子產品禁用,工作顯得枯燥而乏味,但每位工作人員都一絲不茍地按照流程工作。
這個采暖季,市燃氣集團一共從海外采購了10船液化天然氣,除了已抵港完成卸貨的科瓦多號,12月份還將到達4船、明年1月到達4船、明年2月到達1船,共計9億立方米。相關負責人介紹,LNG船相當于一個海上應急儲氣罐,在北京需要應急供氣的時候,再靠岸卸料。科瓦多號就是在外錨地漂了7天之后,才抵港卸貨的。